人物访谈

千里达专访:谨慎跟随共享风口 为大产能留退路

中国自行车走向世界的好时机

美骑:您在多个场合都强调现在是中国自行车品牌走向世界的最佳时候,千里达希望成为这个趋势的排头兵,千里达怎么经营海外市场?

梁董:千里达在印度、俄罗斯、伊朗、菲律宾等国设立多家工厂,另外还设立多个分销机构,帮助建立消费渠道和完善售后服务。千里达也会和其他运动品牌展开合作,做推广,提高品牌在当地消费者的影响力。当然,赞助消费所在国的骑行车队或者国家队也是少不了的措施。

美骑:千里达走出去,主打发展中国家市场,免不了竞争,你的优势是什么?

梁董:海外市场,中国自行车厂商的竞争对手有两类——欧美传统大牌和当地原有品牌。和欧美大牌的竞争中,千里达的设计、质量和它们差距在缩小,我们有价格优势,并积极和当地文化结合,不高高在上,使当地市场更容易接受千里达。与当地品牌竞争中,产品设计、质量稳定性上千里达都有明显优势,如对整车实施5年保质的承诺,都是当地品牌难以做到的。

美骑:千里达不断强调自身的国际化,那么国际市场是不是已变得比国内市场还要重要?

梁董:两者都是不可或缺的,就目前来说,国内市场是一片竞争惨烈的红海,而国外有着更多的机会,情况会更乐观一些。千里达现在的品牌号召力和欧美品牌还是有差距,所以主攻金砖五国、一带一路沿线等经济稳健的发展中国家。

千里达专访

美骑:近期看到千里达在广州珠江新城设立办公室,从工厂走到城市中心区,千里达在此有什么布局?您认为中国自行车企业在经营上是否有更大的野心?

梁董:这出于吸引高素质人才的需求,给他们提供更好的办公环境。珠江新城办公室主要服务品牌推广部门,还有互联网+等部分使用,这些都是千里达后续的重大发展方向。求新、求变是历史发展的必然,不仅是千里达和自行车,是所有行业的必修课。

从访问中,梁董表现出一个老自行车行业人的沉稳和干练,另外也勇于挑战过去的经营模式,特别是对年轻人的接纳和尊重值得称赞。传统企业要保持活力,特别是跟上互联网的潮流,眼界更为开阔的年轻人应该走向前台,但并非所有自行车企业第一代都能有足够的魄力去放权,尊重年轻人的决定。

梁董不断强调一个企业要找到属于自己的定位,并非所有企业都求大、求全,但是有一个企业能够积极革新自己、拥抱新潮流,走向世界,也给中国自行车行业树立了一个例子,自行车可以有更宽的路子可以走。

千里达专访

上一篇:因为热爱无惧伤害 一位自行车技师的独白

下一篇:榜样和降价助推功率计大爆发 WatTeam创始人专访

大家都说

[!--temp.www_96kaifa_com_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