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访谈

因为热爱无惧伤害 一位自行车技师的独白

编者按:铁链三哥是美骑网的忠实读者,在珠海香洲区经营车行天下自行车行。作为一名自行车技师,铁链三哥有话要说。一起来看看一位在运动自行车市场一线奋斗的自行车技师的独白。

--------------------正文分割线-------------------

最近朋友圈有好多为车店和自行车技师说话的文章,同行们都转发了,作为店长以及技师,我也感受到了大家对自行车技师这一环的关注和支持。十年前、现在,甚至是十年后,我们都买不起房子车子,但我们还是要换个角度看事情,自行车技师并没那么糟。

首先,我们把爱好变成了职业,做自己喜欢的事是最幸福的工作,许多人都做不到这一点。我们接受世界最先进的自行车科技理念,我们了解自行车最前沿的技术,把玩着各种自行车产品,讲解产品理念。我们是知识传播者,有丰富的骑行经历,不管是休闲骑游、长途旅行,还是公路拉练、山地越野,小轮折叠、4+2,样样在行,胆大的践行者会玩速降、死飞、攀爬(我个人不敢尝试),这样的人生,着实精彩!

自行车技师聊天截图

▲我截取了一些技师们的谈话内容,相信很多同行都是因为爱好自行车才做这行的,大家共勉。

作为自行车行业最接近消费者的一环,技师处在品牌竞争中最激烈的前沿战线,深切感受到上游市场给我们带来的压力。如今共享单车的出现,更是加速淘汰传统的代步自行车。个人认为是利好,泱泱自行车大国,被几个不思进取的品牌耽误了几十年,如今想要突出重围已是难于登天。但是,行业大背景下的凋零,只是暂时的放缓,国内消费者的观念在悄然发生变化,而各领域的民族品牌崛起,也给坚持做品牌的企业带来一线希望,自行车行业亦是如此。说多了都是泪,只有那些一线的坚持者,才能体会其中的艰辛与无奈。

我认为正常的消费环境需要先驱的引导,理性的消费者自然会还市场一个公道,只有这样,各阶从业者才能从良性循环中获得收益,而不是靠一身正气撑着……

认真的换位思考,其实没有被惯坏的车友。不管卖车的利润多少,我们都有义务做好售后工作,只是保养的费用的确是需要重新定义,毕竟现在各种传统成本(铺租、人工等),以及技师的技术学习成本,专业工具的损耗成本等都在提高。那些经常到车店打趸(编辑注:呆在一个地方消磨时间)的车友比较理解,一般人也都能给予礼貌上尊重。一部分人会对技师的付出嗤之以鼻,这些因为不理解而产生的指责,我们司空见惯,而且我相信很多技师和车子沟通比和人沟通更容易,我就是那种,知道车友车子需要什么,而不理会车友无理的要求……总之希望车友理解:技师比车友懂车,和车友一样爱车,甚至更心疼车!

我所在的车店是综合店,除了正常的保修维护,我们早就推出了收费服务,慢慢引导消费习惯,在不断提高自身专业技能的同时,和车友们一起分析科学骑行的好处,也讲解自行车保养的重要性以及分享自行车运动的综合技术经验。任何新事物的开始都备受质疑,很艰难,但是我们一直坚持。我们纠正了许多人的骑行姿势,鼓励他们重拾信心,改变了许多人对生活的态度,更有一些有天赋的车友被我们推上赛场,突破自我竞逐荣誉……想到这些,我就有巨大的成就感,这就是我们乐此不彼的工作源动力。有时候我觉得我在改变世界,我并非庸庸碌碌的“修车仔”,我有伟大的航路,而且相信市场一定会对我们的价值做出肯定。

在运动自行车这个行业我们还是一个年轻的晚辈,自行车技术每天都有很大的改进,我们在不断的学习,车店也要积极的跟进各种工具,有时候动力不足难免跟迟了几步。像我这样半路出家的、文化水平有限的、技术上理解方向有偏颇的技师,还请大家多多包涵指正,理解是对我们最大的鼓励,

自行车

当我们还是骑行小白的时候,我们以为单车是这样的……

自行车车架几何

入坑后发现,单车原来是这样的

修车工具

当我还是技术小白的时候,我也以为车店的工具应该是这样的……

修车工具

修车工具

等入门后才发现,我们要用这样的工具……

差价几十倍的有木有?看看下面这一小套,再加个调圈台、中轴工具之类的,轻轻松就过万了,而且还不能满足我们这样一个小车店。我们像车友烧单车那样烧工具,工具更是消耗品,有些车友以为我们几年都在用同一套工具,我不怪他们,因为我们用坏了再买,没有通知大家。

自行车修车工具

自行车修车工具

找来几个现存的拍照,平时损耗的工具随手就扔掉了,要是别家车店入了最新的工具,总让我们羡慕一阵子,就像车友群中有人换车或者升级一样。

最后我要说,真诚为车友着想、具有一定工匠精神和人格魅力的技师,会换来真诚的友谊,得到真心的关怀。我正朝这个方向努力,也得到良好的反馈,我觉得自己还有很大的进步空间。我生病的时候得到许多问候,喝过保温瓶带过来的汤药,还有逢年过节的各种应节食物,小伙伴们的正宗家乡特产,长途骑友的手信和各地的明信片……我觉得我没入错行,我将继续为此付出我的努力。

PS:美骑欢迎各位自行车行业从业者,自行车运动爱好者投稿,分享你对行业的看法,对运动的热爱。我有版面,你的故事呢?投稿猛戳☞☞☞http://www.96kaifa.com/about/contribute.html

上一篇:大行韩博士:创新是我们的生意经 正在研发碳纤折叠车

下一篇:千里达专访:谨慎跟随共享风口 为大产能留退路

大家都说

[!--temp.www_96kaifa_com_c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