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川藏线观察:聚光灯下的压力 新形势下的出路
站在风口,为什么一定要当猪?
每况愈下的市场压迫着所有商家的神经,迫使着自己革新技术服务,提高效率降低成本。倒闭和转行的商家另一种程度上也净化了市场环境,为真正有见地做实事的从业者提供了“抄底”的机会。
吃老本骗消费者在如今已经行不通,唯有拥抱市场、迎接变化才能获得新的生机。商家们最应该思考的,是以对行业的热爱和对骑友的耐心获得信任,以更贴近消费者的服务和更高效的渠道争取市场份额,嗅觉敏锐辅以切实行动,悲观而积极地拥抱变化。
▲夏季每天都有很多骑友出发川藏线
令人欣喜的是,整体环境的转变已经催生出了一批适应新形势的商家,例如专注微信平台和互动的“517川藏线”,从商业死角—川藏租车和驮包回收着力的“飞登服务站”,利用线上营销和历史口碑积累用户的“波尔驿站”。
如何进一步探索出可推广的商业模式,为更明朗有序的骑行服务市场奠基?笔者在此提出几个看法,希望能抛砖引玉:
1、发展赛事旅游。2015年首次启动的骑闯天路VAUDE-318川藏自行车极限赛吸引了数量不小的游客和骑友,成为川藏线上一张很好的名片。如能在川藏线通过线上互动平台,面向普通骑友举行更多的爬坡赛和日常活动,线上线下结合设多个时间/地理节点为骑友补充物资或盖戳留念,也能借着移动端手机APP的东风扎实积累用户体验,默默吸粉。
2、完善服务。提供更多的自驾行或4+2出行方面的服务,比如攻略(落脚点/观景点),甚至说在某些合适的时间/地理节点提供单车租赁供自驾游游客体验骑行乐趣,为大众游客接触自行车文化提供契机。
另外,可考虑以更全面的后勤服务切实为川藏线上的旅行者降低风险,提供便利。如:骑行技巧讲解、安全常识普及、藏族风俗、建立实时路况信息系统、完善整条线路的信息互通等。
3、关注偏僻村镇。虽说现有的骑行攻略和路线计划已经相当完善,骑行旅途中经过的地点多为较成熟的城镇,但仍有部分村镇地处相对偏僻的角落。越是交通不便、商业不兴,越凸显在那里设置补给点的重要性,还可尝试川藏线打卡奖励系统、路段和终点认证奖励等。
延伸阅读:
《川藏线凭什么是中国的骑行名片?》
http://www.96kaifa.com/tour/24543.html
《川藏线伤亡事故频发,心灵鸡汤可能有毒要小心》
http://www.96kaifa.com/tour/28986.html
《318川藏南线29天骑行路线攻略(已更新21和25天时间表)》
http://www.96kaifa.com/tour/2769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