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观察:2017中国业余自行车赛繁荣背后的危机
在2016年最后一周,国内业余车坛“重磅转会”再次聚焦了行业目光,知名业余车手胡浩所管理的森地客-鑫元鸿车队宣布签约三员大将——郭鑫伟、周克强和王浩;而在2016年最后一天,烈风车队宣布签约朱梵心。不过,事实上业余车坛正身处冰火两重天的局面。在这两大“重磅”转会新闻发布的同时,却有更多的业余车手面临“失业”的问题。到目前为止,银贝斯-兰帕达车队和崔克中国车队已经确定解散,而还有传闻指出一些老牌业余车队也不会在2017年继续下去,众多车手正寻找新的车队。曾经遍地开花的业余车坛或将迎来拐点。
业余车坛职业化,是中国自行车运动发展的一大特色。基于中国自行车产业前几年井喷式的发展以及中国自行车运动体育选拔体制的约束,在国内一大批业余玩家或者退役超过2年的专业队员能通过参加各品牌举行的业余自行车赛事获取奖金维持生计。为了建立与消费者面对面接触的渠道,不少自行车行业品牌选择建立自己的车队,通过用车队的成绩来证明自身产品的品质。像攻、魔迅、Mosso、快客等国内整车品牌更是一度单以车队作为自己对外宣传的渠道。车手加盟车队除了获得品牌赞助的整车、骑行服等产品以外,还会获得一些现金回报,一般采取的方式包括每个月发固定工资或者参赛差旅报销。而车手在比赛中获得的奖金一般也归他们所有。而与职业车队相比,业余车队大多数都采取放养式的管理方式,除了赞助品牌商或者一些大型比赛一定要参加以外,其他训练和比赛的安排都是由自己决定。
随着自行车产业进入寒冬、品牌进行洗牌的时候,一定会对业余车队的生存发展产生威胁。但庆幸的是当自行车产业的寒冬季节来临之前,自行车赛事却被资本烧得越来越热。因为外界一直称自行车赛事是继马拉松之后的第二个风口,因此在行业外资本的进入以及政府的支持之下,自行车赛事的发展却呈现出与自行车产业不一样的发展曲线。在2016年发展甚为明显:有行业品牌举行的比赛已经屈指可数,而取代而之的是政府以及由资本扶持起来的赛事公司。因此,出现众多车队解散的消息或者传闻,也不足以为奇。但问题是为何是在2016年赛季末而不是在2015年呢?
▲崔克中国车队10年悄无声息的落下帷幕。闪电和崔克这两年相继退出了业余车队的战场,一方面是大环境的因素需要节流,另一方面,品牌在圈里已经广有知名度,需要把更多的资源投放在增长消费群体的环节。
在撰稿过程中,美骑记者采访了银贝斯的市场负责人刘猛去谈谈解散车队的原因,以下便是他给到的答案。
“业余赛事目前还是逐年增多的态势,但是职业比赛的关注度也在显著提升,因为我们拥有一些资源可以帮助我们比较容易地跟洲际队接洽,所以今年会选择主要赞助洲际队。”
“我觉得目前业余比赛除了几个大赛外,甚至媒体都很少报道了,但是职业赛事,媒体都在报道。”
银贝斯在去年下半年选择赞助在国内比赛屡有表现的白俄罗斯明斯克洲际车队,之所以放弃业余车队,一方面赞助洲际车队的成本要比他们组织业余车队的成本要低,另一方面虽然以胡志超为代表的队员屡创佳绩,但是胜利都不是来自于“大赛”,关注度并不高,而根据自身的情况,最终选择把资源投向了洲际队。
▲刘经理还提到解散车队的一个原因是公司欠缺车队管理人才,而赞助洲际队或许能让他们省了个心。
什么是大赛?
在这两年里,像中国自行车联赛和中国山地公开赛凭借其独有“国字号”的背景,在众多业余赛事中鹤立鸡群的,就成为了行业口中的“大赛”。因此,当胡浩率领的森地客-鑫元鸿车队在这两线取得胜利之后,这也使得森地客-鑫元鸿成为了今年最成功的业余车队,胡老板自然可以保留其赞助商们,并且在年底再强势引入强援加盟。
▲中国山地自行车公开赛,2016金单车最有影响力业余自行车赛事
不过,正如刘经理所说,一年之间只有几个“大赛”,就算在其他比赛取得更多的胜利,也不足以得到理想的曝光率。
中国去年保守估计有两千场比赛,为何最后只有几个“大赛”呢?原因在于中国业余办赛的理念在2016年也到了一个分水岭。在2016年虽然比赛增多,但是参赛人数是否能跟上呢?在2016年的时候,不少品牌赛事主办方都给美骑的报道提出意见——想赛事的宣传更大众化一些,而不是像一个小圈子的活动。